看淮安高新区如何跨入“国家级”

发布时间:2018-03-07 14:42:35   |   访问量:   |来源:新华网  

  今年2月13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国务院正式授牌365bet注册送36为国家级高新区。原本默默无闻的淮阴经济开发区如何从市级开发区,一路升为省级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再用五年时间加速发展,一跃成为国家级高新区?“深入掌握高新区的内涵和特质,紧扣国家级高新区身份,牢牢抓住产业、创新、科技等核心内容,紧扣主导产业,加快各类平台、孵化中心等建设。”中共淮阴区委书记刘泽宇点出了其中要义。

  深化机制改革破瓶颈

  “高新技术开发区”“高”在高科技,“新”在新产业。如何让高新企业留在园区,还能为高新技术配套产业链?淮安高新区有着“独门绝技”。

  在体制机制上寻突破。淮阴下辖19个农村乡镇,传统乡镇园区存在布局零散、配套不全、资金不足等诸多发展问题。淮阴区通过创新建立“1+5”园区管理模式,优中选优,合理选择乡镇工业园区,按产业配套设置张棉摩配、渔沟模具装备制造、三凌矿业装备、南陈集机械装备、徐溜电子新材料等五个特色园区,打通高低产业搭配,新老产业联动。

  “去年的产销量是9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了10%以上,但销售金额反而下降了”。2016年,淮安振达钢管制造有限公司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窘境。

  今年,情况发生了改变。不久前,该企业新研发的P91、WB-36新品进入定型鉴定阶段。该企业通过联合东北大学国家钢铁实验室建立“院士工作站”,用不到半年时间便出了成果。有了“拳头”新品,企业信心更足,年产销量定在了12万吨以上。

  “工作站”的成功落户快速见效,得益于淮阴区主要领导持续推进。淮阴破解机制瓶颈,将领导干部全部挂钩企业,为企业生产提供从用工到技术攻关全程服务,让淮安高新区准确把握企业发展脉搏。各级党员干部已走访企业486个,服务企业1780人次;排查企业问题452个,其中融资难68个,招工难96个。

  在6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上,该区从现有企业中选择质态较好、能力较强、符合主导产业规划的重点企业中选中30多家开展单体培育计划,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提升企业科技竞争力,提高高新技术产值。目前,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30%,随着一批重特大项目投产达效,至十三五末,这一比值将实现翻番。

  瞄准高新路线抓招引

  在德瑞加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崭新的龙门导轨模床正在进行部件加工。“我们的产品已经广泛用于国内航天航空尖端零部件加工,在技术先进性和质量可靠性上处于同行业绝对领先地位”,该公司项目负责人说。德瑞加项目是淮安高新区新置换项目,原企业因发展模式粗放,经营不善而难以为继,通过置换,德瑞加很快上马,凭借尖端技术和产品质量抢占市场高地,年销售达到3亿元,还解决了原企业债务问题。

  选择什么样的企业落户高新区?招商引资、还要选资,选好资、落好企,这是高新区招引企业的目标定位。

  淮安高新区瞄准电子信息、中高端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围绕产业抓招商,把招商信息全部拿到每周五召开的招商引资信息汇报会上,逐个过堂,去伪存真。去年一年,从239个超亿元项目信息中,筛选出55个项目信息并转化为签约项目。

  淮安高新区盘活存量,全面梳理园区内产出低、科技含量低、停产闲置的项目。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打造,开展二次招商。目前已成功置换21个项目,盘活土地1570亩,厂房23万平方米。

  机制创新把准了入口关,盘活存量筑起了新高地。淮安高新区迎来了一大批“强、大、新”企业落地生根:富强新材料、德科码半导体晶圆、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等一批重特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纷纷落户,德瑞加数控机床、伊弗特精密精密零部件等超10亿元高新企业相继竣工。为淮安高新区核心竞争力集聚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淮安高新区总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九通一平’面积33.4平方公里,拥有近千家企业,61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当之快。”该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推进“人才强企”促孵化

  “在创业初期,高新小微企业虽然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但缺乏资金、政策等支持,很难快速投产达效”。淮安中德物联网传感器孵化园里的淮安纳微电子项目负责人颇有感触地说,有了中德物联网传感器孵化园的支持,我们公司很快就成功注册成立,开始生产。

  淮安高新区通过引进中德物联网传感器孵化园、省淮阴软件园三期、江淮科技园、淮安市大学科技园等一批“双创”基地,申报省“双创”人才数量达到30个,累计引进领军人才及“千人计划”人才20余人。构建起“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完整的孵化链条,让5个新型工业园区发挥补链作用,承接科技项目20余个,形成集聚效应;引进淮阴水投等三个科技投融资机构,为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引进科技咨询机构、技术评估中心等服务机构进驻园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企业不出园区就能解决生产运营中遇到的技术、资金等问题。

  通过调高调优人才和科技创新奖励扶持系列政策,持续深化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人才强企。德国工业先进技术研究院淮安分部、德淮影像技术设计研发中心、时代芯存第四代存储器技术研究院等国际先进的研发机构带来一流团队,为园区在“高”“新”技术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淮轩)

打印文章   |   关闭窗口    |    返回顶端
上一篇:航拍淮安高新区:半导体产业新高地呼之欲出
下一篇:IAIT-淮安中德智能制造创新暨产业合作服务平台正式启动